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杂志Magazine美树本晴彦 角色设定画集亚洲插画家青幻舍Seigensha360°BOOK童心异想世界gestalten:自然之作 心的感受PHAIDON:穿越世纪的美学探索限量艺术善本十周年七夕送礼求生指南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Rizzoli:夏艺多巴胺Rizzoli:重现黄金时代最酷的大小孩善本自版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你是哪一“PIE”?TASCHEN:打破艺术距离你好,生活家!Prestel:经典艺术史·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Yale University Press:追寻真理之光导演的洞见演员的剖析电影幕后制作特辑影视创造指南定格的时光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1)史蒂文·麦柯里个人作品集世界美食Phaidon:跨越星辰 致敬经典Thames & Hudson:沉醉艺术世界Laurence King:创意领跑Hoxton Mini Press限量版-艺术限量版-摄影限量版-表演艺术限量版-设计限量版Rizzoli:穿梭时空的时尚之旅小老鼠波波DK宝贝触摸书苏斯博士 Dr. Seuss立体翻翻书你好,世界艺术大师启蒙小指南大人物小人物,大梦想皮特猫小饼干洞洞书滑动看抽拉书吉竹申介埃尔维·杜莱艾瑞·卡尔马里恩·杜查斯贝娅特丽丝乔恩·克拉森孤独星球奥利弗·杰弗斯乐高凯迪克奖马克马丁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我的小小外文童书馆普利兹克建筑奖luster出版社Abrams:接受吧 艺术投喂折纸艺术翻翻书青幻舍:光与影之舞Little Gestaltengestalten: 岂止于书善本出版14周年时尚课外读物TASCHEN40周年TASCHEN2022TASCHEN2023taschenPIE探寻中东欧艺术略影人,诗意地栖居Octopus出版集团线上书展时尚永不眠耶鲁大学出版社带你看历史PRESTEL:“经典”是一种集体认同感把别人的理想,过成自己的日常Sendpoints(2022)SendPoints来一场艺术大巡游!Phaidon2023Phaidon2023Phaidon你好,世界Prestel 艺术大师启蒙小人物,大梦想Templar 翻翻书天才名人系列Abrams Block纸板书Templar 欢迎来到博物馆Workman 迷你书屋Twirl 拉玩书Thames & Hudson 立体翻翻书Usborne 有声书Chronicle 触摸书吉竹申介 Shinsuke Yoshitake马里恩·杜查斯 Marion Deuchars贝娅特丽丝·阿勒玛尼娅 Beatrice Alemagna乔恩·克拉森 Jon Klassen马克·马丁 Marc Martin菲丽希缇·塞拉 Felicita Sala奥利弗·杰弗斯 Oliver Jeffers凯迪克奖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童心启航 跨阅未来 Read for FunQuarto出版社活动Quarto:始于彩页 跨越万里时尚大牌的宠儿 RizzolABRAMS建筑主题线上书展Little Gestalten2021城市出逃计划 City Escape Plan青幻舍 Seigensha青幻舍 Seigensha(1)PIE(2022)PIE(2023)PIE摄影线上书展TASCHENSendpoints善本出版Sendpoints生活在伊甸园PRESTEL: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彩图,为书籍添上吸引力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吃掉艺术馆跨时空艺术之旅Rizzoli:艺术之光,有界无限Rizzoil:艺术之光,有界无限Abrams:夏艺派对,向书出发Walker:好奇心·艺趣纸旅TASCHENTheQuartoGroupYalePrestel创造可能性:安藤忠雄上海见面会点燃设计大爆炸·善本图书快闪店**站华裔设计师刘扬巡回演讲【安藤忠雄——亚洲的未来】上海保利大剧院讲演活动回顾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TASCHEN x 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物的向度:女建築家的工作日常
Price定价:
210.00
ISBN条码: 9789869892810
Publisher出版社: 田園城市
Language版别: 港台Traditional Chinese
Category分类: 设计图书Design
Authors作者: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Pub Date出版日期: 2021-12-15 00:00:00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Description
留言Comments(0)



開箱52位建築家的隨身包

從日常物件的角度理解建築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成立於2018年,希冀能超越由建築師執照定義的職業侷限,重新定義「女建築家」,並廣納傑出的建築家、工程師,與從事教職、學術研究的學者,以及室內、景觀與都市的設計師,試圖補述女性在建築領域的歷史。

  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召集五十二位建築相關從業者,齊聚一堂開箱彼此的隨身包,分享工作日常中的重要物件,並試圖以貼近日常的提問,拼湊出她們的斜槓人生。透過凝視這些物件,我們期許呈現當代建築專業的多樣性,更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建築這個行業。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Women in Architecture Taiwan (WAT)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的核心精神為看見她的歷史(Her story)、聽見她的聲音(Her voice)、支持她的堅毅(Her persistence)──以記錄台灣的女建築家歷史,促進歷史平權;以尊重多元化的建築環境,回歸人與環境的關懷,推動空間賦權及永續工藝發展。

目錄

一切安好如常 One Fine Day

許麗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關於建築這個行業

林家如|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

▌ 打開日常

01 杜怡萱/02 林家如/03 何黛雯/04 張清華/05 林雅萍/06 王悅蓉/07 吳憶真/08 戴嘉惠/09 方薇/10 彭竹慈/11 林靜娟/12 蔡明穎/13 史可蘋/14 白千勺/15 黃長美/16 方新樵/17 景雅琦/18 林芳慧/19 王秋華/20 林秀叡/21 林美吟/22 侯貞夙/23 李思敏/24 林嘉慧/25 關惠尤/26 王瑞婷/27 許麗玉/28 林芳怡/29 何嘉珍/30 黃少妤/31 蕭文滔/32 林秀謙

33 林欣億/34 林碧雲/35 趙夢琳/36 姜樂靜/37 林欣蘋/38 龔紋莎/39 李美慧/40 劉真蓉/41 黃惠美/42 黃舒楣/43 謝佩霓/44 徐玉姈/45 殷寶寧/46 曾淑宜/47 藍志玟/48 陳品蓁/49 李宜蓉/50 劉欣蓉/51 郭中端/52 林宛蓁

建築家簡介

幕後花絮

以鏡頭對焦她們的精采人生

羅廣駿|建築人、攝影師

建築與內心對話的拍攝計畫

廖昶安|建築人、攝影師

收回

一切安好如常 One Fine Day  

許麗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我以《物的向度:女建築家的工作日常》命題的簡單想法,一部分是因為拍攝物件的羅廣駿曾用「Dimension of Tools」做這項活動的概念海報標題; 一部分靈感來自1996年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與喬治.庫隆尼(George Timothy Clooney)合演的電影《一日鍾情》(One Fine Day),菲佛飾演一位建築師梅蘭妮.帕克(Melanie Parker),同時是單親媽媽,而庫隆尼飾演一位記者傑克.泰勒(Jack Taylor),同時是單親爸爸,二人的小孩是幼稚園同學。這段故事發生在小孩們沒趕上幼稚園校外教學的一日,梅蘭妮與傑克在忙亂中意外誤拿彼此的同款行動電話,梅蘭妮為了在下班前趕出建築設計提案,向傑克提議這一日分時段輪流照顧沒趕上校外教學的孩子們。這一日像是老天捉弄人,忽晴忽雨,建築師梅蘭妮好不容易閃過車陣帶回建築模型,跨過兒子的玩具車,卻仍意外絆倒,只好一手搶修模型,另一手安撫小孩的情緒,同時回應事務所老闆與合夥人的要求。但,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背袋,總是能從裡面拿出解決當下問題的物件,轉危為安。電影裡出現的物件往往是故事的關鍵轉折點,例如兒子的小車玩具,本來是梅蘭妮暫時獲得自己工作時間的工具,也是讓她獲得工作表現機會的神來之舉。梅蘭妮的這一日,若有似無的愛意不是故事的火花,精彩之處是完整再現了一位建築師,剛好是女性,同時是單親媽媽,必須隨時應變的日常,她總是倒楣卻也近乎萬能。

  同樣是從日常提袋而來的謬思,以日本傳統轉化為時尚品牌「SOU.SOU」有一款提袋,名為「一切袋/穩」,真是富禪意的命名。袋子外觀像菱角,基本構造很簡單,沒有特別分類小袋,物件就是通通放進去,各自穩居一角,整個袋子會隨著人的移動自然順著身體成形,這類提袋還有其他名字,例如托特包(tote bag)或返工袋,甚至是浪人包(hobo tote bag,暫譯)。我發現有些建築師會選擇這類背袋,他們總是能閉眼摸出袋子裡的神奇工具。也有一些建築師會選擇多種功能設計的袋子,例如分隔口袋、減壓背帶、外掛勾,甚至背袋裡還準備另一個小袋子,或是一條包袱方巾備用。無論是用哪一種提袋、背包選擇,平常放什麼物件,都有他們的道理,這讓我非常感興趣從日常提袋、背包裡的物件去認識一位建築師的日常與個性,「物」誠實反映了如何過日子的一二事。

  從隨身小物看日常生活,這本平易近人的書是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AT)於2020至2021年間,初次嘗試以物件蒐集與再現群像的概念,側記五十二位夥伴的日常,主要為女性建築師。全書透過拍攝我們日常使用之物,搭配我們的自述文字,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呈現我們在臺灣工作與生活的樣貌,以及不常說出來的暖心話:一切安好。」

  另一段平行於這本書的心情故事,則帶著期待、意外、錯愕、失落,甚至微微的不捨。

  2019年三月,WAT與日本女建築家學會(UIFA JAPON)交流之後,我們開始期待與構思一場以女建築家為主題的移動展,原計畫於2020年三月在誠品書店開展,突然因COVID-19疫情而無限期關閉展場,整個計畫意外分成三條路線發展:曬書沙龍、物件開箱、行動學校。於是,2020年的夏天與冬天,我們在臺北與新竹分別辦了幾場溫馨的曬書沙龍,同年三至五月的春夏之際,我們有五十二位夥伴自願從各地來臺北的臨時攝影棚,拍攝自己的日常物件開箱照。年終,在臺灣的疫情似乎被口罩控制住的氛圍下,我們相約進電影院開大會,並以電影《消失的情人節》送走2020年。原以為2021年應該會順利一些,我們照原定計畫讓「修澤蘭的行動學校」於三月出發到景美女中,也開始編輯物件開箱照成冊。瞬間,四月馬上進入臺灣疫情的緊張時刻,所有人的生活步調都改變了,甚至,我們在六月連續失去兩位重要的WAT發起人──王秋華老師與林芳怡老師。沒有心理準備面對的哀傷、不捨與不安,重重壓住了所有人的喘息。

  但,我們沒有放棄前進。這一年,「修澤蘭的行動學校」小心謹慎移動到相約好的高中校園,這趟旅程經過了景美女中、中山女高、臺中女中、虎尾高中、嘉義女中,以及十二月抵達北一女中,我們歡喜認識了修澤蘭建築師年輕時期的建築設計,以及在她的建築裡學習的人們。這一年,《物的向度:女建築家的工作日常》這本書透過線上聯絡、討論、集思廣益,編輯付梓。終於,曾經因為2020年COVID-19疫情而分道發展的故事線,於2021年十二月迴流到原本期待以女建築家之名開場的《物的向度:女建築家的工作日常》。

  以建築為志業,前仆後繼為空間環境設計努力的工作者,特別是女性,很少被看見與認識。WAT成立即將邁入第四年,這段時間我們積極追溯與記錄臺灣的女性建築師故事,以表述建築對人與環境應有的細膩與多方設想,透過展覽、出版、演講座談、行動學校等具體行動,走入市民城市,打開交流,開啟更多可能性。面對建築專業領域裡不常公開討論的性別議題,我們首度以「文獻展」(Documenta)呈現「群像」的概念,微觀敘事在臺灣的建築工作日常,看見建築工作者隨著工作分工與技術輔助工具的改變,從大繪圖桌轉變為快速移動、全時操作螢幕的勞動狀態,以及在忙碌工作中時時聯繫的情感。WAT以《物的向度:女建築家的工作日常》為鑰匙,打開「日常」,進一步讓「女」建築家不再受限於生理性別的凝視,更能開放討論建築的勞動價值與認同。

  相信女建築家的故事會持續發展,We Are Together,一切安好如常。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回到顶部